style="text-indent:2em;">王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(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数据),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,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第8位。除中国外,在朝鲜也有许多王姓的人。在广东,“王”与“黄”在粤语上读音相同,为分别两姓,王姓通常被称为“三划王”或“三横王”。
王姓图腾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集中写到:“惟王氏之先,远自三代,下迄战国。商、周、齐、魏,其后之人,皆以王为氏。故其为姓,尤多于后世”
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》表王氏云:“王氏出自姬姓。周灵王太子晋(即王子乔)以直谏废为庶人,其子宗敬为司徒,时人称为“王家”,因以为氏”。王氏初置三房,一曰太原、二曰琅邪为姬晋之后,三曰京兆为魏信陵君之后,此三房均为王族之后。王姓郡望多达21处,太原、琅邪二郡最著,其后子孙遍布全国,房支地望繁多。到了北宋名相王旦时,此支王氏在当时还是比较知名的,名为三槐王氏。是现今王姓中最大的一支,子孙多以“三槐”或“槐阴”为堂号,享誉内外。除此之外王氏还有虞舜的后裔、商朝子姓后裔。三代(三代夏商周时期)时也多有用王姓起名,如:殷公王亥、王恒,宋成公王臣等。可见王字用于人名很早,据《礼记·王制》载,早在商、周时期爵氏分为九级,王在九爵之中,有爵者皆可获氏,这也是氏的重要来源之一。在东汉王符的著作《潜夫论·志氏姓》中写到:氏于爵者有王氏、王孙氏。先秦时期男子称氏,女子称姓,秦汉时期姓氏合一,统一以姓相称,而不再称氏。
王姓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载:在京兆、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,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,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;在北海(今山东境内)、陈留(今河南开封附近)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,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;而在汲都郡(今河南新乡一带)的王姓,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,出自于子姓;以上三支都与“王”的本身含义有关。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。
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,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。除了源自王室之外,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,如燕王丹之玄孙嘉,献符命于王莽,赐姓王氏;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,冒姓王;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,属鲜卑族,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,故易名王罕。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不少是以王为姓,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、执政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,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、妫姓、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。 因此就形成了“王”姓源头众多,分布广泛,人丁蕃盛的局面。()
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。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,也即今天的甘肃、陕西西安一带,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。根据考证,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,其子孙世代簪缨,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