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yle="text-indent:2em;" align="center">
一、来源有四。
1、源于姒姓,出自夏王朝君主大禹的后代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传说,尧为部落联盟首领时,大禹官至司空。司空,是古代的一个官名,相传在远古帝王少昊时就已设置,专管水利、土木工程建设,相当于当今的建设部部长。据说大禹就担任过帝尧时期的司空,为民生所不可或缺,后世一直沿用。
大禹任司空,治水有功,建国有勋,其后裔子孙种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司空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司空氏族人大多尊奉大禹为得姓始祖。
2、源于官位,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司空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
司空,在西周初期由周公所设,在金文中都写作“司工”,即冬官府司的最高行政长官,大约是主管土地,兼管土木等建筑工程之职,具有土地管理、城市规划与建设、农田水利、工业技术等相关方面的执法权利。由于古史湮迁,现存的典籍《周礼》中已经失去了“冬官司空”的主要部分,仅存有《考工记》一篇,故而,司空之职守未能尽识其详。今只有在典籍《礼记·王制》中有一记载:“司空执度度地,古公亶父迁都周原,‘乃召司空,乃如司徒,俾立室家’。”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,由周公旦、召公奭为左右父宰(辅政),以聃季为司空,分封康叔于卫国,“聃季授土,陶叔授民”。当时司空、司徒、司马三官合称“三有司”,为王朝重臣。
3、源于子姓,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武公子司空的后代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春秋时期,宋国有一任君主为著名的宋武公。宋武公,本名子司空,宋戴公之子,为宋国第十二任君主,公元前765~前748年在位。从宋戴公在位期间起,北方游牧部落长狄民族首领鄋瞒就经常发动入侵中原的战争,到了宋武公继位之后,一反其父宋戴公的退让妥协、以财求和的政策,坚决予以反击。他派能征善战的兄弟司徒皇父率军抵御,在著名的“长丘之战”(今河南封丘)中一举打败长狄部落,并俘获其部落首领之一的缘斯。但在战斗中,司徒皇父和其两个儿子谷甥、司寇牛父亦不幸战死。宋武公坚决发动的“长丘之战”,为宋国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4、源于尹祁氏,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隰叔的后代,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。
传说,舜帝执政时期,封尧帝的儿子丹朱在唐地,建有唐国。丹朱再传至裔孙刘累,迁居鲁县,改称系韦氏。商王朝末期,系韦氏族人回迁于唐国。到了周成王姬诵继位以后,唐国被周公所灭。故唐国贵族被迁到杜邑,为伯爵国,称唐杜氏。到了周宣王执政时期,杜桓在王室中任大夫,人称杜伯。后杜伯因拒绝周宣王的一名宠妃的调戏,被诬告而屈杀,其儿子杜隰叔连夜逃奔到晋国。被聘任为士师,职掌执掌军队和刑法。杜隰叔之子杜蒍在晋献公姬佹诸执政时期(公元前676~前651年)出任大司空,他以父亲的官职称谓为姓氏,称士氏,史称士蒍。而士蒍的孙子士会后来出任晋国的中军元帅,为上卿,执掌国政,士会先得封随邑,后得到范邑,所以又称随会、范会,他死后,又称范武子。他的子孙后分为士氏、随氏,其中范氏家族最为庞大。
二、迁徙分布,聚集地
司空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,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九位门阀,望族出顿丘郡。司空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名,相传帝少昊时就已设置,专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。据说大禹就担任过帝尧时的司空。春秋时期,晋国的土也担任过司空,他们的后代都有姓司空的。刚出现“司空”是官名。相传帝少昊设立了司空一职,主管国家的水利、土木和交通工程建设。这个官职因其为民生所不可或缺,后世一直沿用。更在周朝,被列为六卿之一,可见其重要性。相传在帝尧时,大禹任司空,治水有功。他的子孙中就有以司空为姓。在春秋时,又有隰叔的孙子在晋国任司空,他的后代也有因此而姓司空的。
三、郡望堂号
郡望
顿丘郡:汉朝初期置顿丘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。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(丙戌,公元266年),治所在顿丘(今河南清丰),下领四县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、濮阳、内黄、南乐、范县等地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。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,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。
堂号
顿丘堂:以望立堂。()
耐辱堂:唐朝时候,司空图任礼部郎中,为避乱隐居中条山王官峪,建了一座“休休亭”,自号“耐辱居士”。当时凡是贼兵所过的地方,人民倍受残暴,但寇兵独不入王官峪,附近人都跑到那里避难。司空氏因号“耐辱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