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姓的来源
一、来源有四。
1、出自依姓。
商朝末,生活在河南宜阳东北毛泉的古毛人,出自皇帝后裔十二姓之一的依姓,因身上有毛而称毛部落。历经夏、商、周,由原居住地今甘肃金塔北的毛目,东迁经甘肃天水,后到陕西岐山、扶风一带。商末周文王封叔郑于此建立了毛国。依姓毛人东迁到河南西部洛阳南、宜阳东北的毛泉。周武王灭商后,把此地封于其子姬明为毛国。毛人自宜阳毛泉向东南迁移到浙江临海。毛人之后应有毛姓,但无经传,依姓毛人必定湮没在姬姓毛氏之中。依姓毛氏的历史至少有3500年。
2、出自姬姓。
商朝末,周文王封其第八子叔郑于毛,为公爵毛国,故地在今陕西岐山、扶风一带。清朝道光年间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器毛公鼎,证明了西周晚期在陕西存在毛国,与河南的毛国有别。毛国子孙以国为氏,这支姬姓毛氏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。
3、源出姬姓。
周武王灭商后,封其第九子姬明于毛,为伯爵毛国,故地在今河南宜
阳东北的古毛人地。毛伯明在西周任司空,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,子孙世为周卿士。一直到春秋末(公元前516年)周敬王时,毛伯介入周王位之争,因失败而南逃楚,毛伯国灭亡。这支姬姓毛氏的历史有3000年。
4、出自外族的改姓。
我国的毛姓同其他姓氏一样,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,互有基因的流动。历史上外族改姓毛的事件主要有:东晋末十六国前秦时的渭北氐人的毛姓;东晋末西南夷南中大族的毛姓;三国东吴时皖南的山越族的毛姓;北宋金国女真族的毛姓;北宋西夏国党项族的毛姓,这些外族与中原汉民的长期交往和混居,很快汉化为当地的毛姓汉族。
二、迁徙分布,聚集地
毛姓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。早在春秋时期,毛氏家族由于发生内乱,就有徙居江南者。唐末五代以后,毛氏除居于河南、河北、北京、山东、山西、甘肃者外,主要是称盛于江南。因此,自北宋至今的一千多年间,毛姓的著名人物绝大多数都出在南方。其分布地为:今浙江衢县、黄岩、杭州、余姚、江山、温州、诸暨、遂安、松阳、宁波、萧山、吴兴、遂昌,江苏武进、昆山、常熟、宜兴、吴县、嘉定、阳湖、太仓,上海,安徽合肥、定远,江西南昌、新昌、丰城、吉水、鄱阳,湖南长沙、平江、湘潭,福建长泰、建安,湖北公安、麻城、浠水,广西富川,云南昆明,四川成都、洪雅、夹江、仁寿等地,几乎遍布江南。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,毛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,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。
三、郡望堂号
【堂号】
"舌师堂":战国时平原君有食客毛遂。秦国攻赵,平原君向楚国求援,毛遂跟着平原君出使楚国。平原君和楚王谈判,直到中午未能达成出兵援赵的协议。毛遂就拔剑胁迫楚王,晓以利害,遂订了楚国出兵援赵的条约回赵。平原君夸奖毛遂说:"毛先生饿三寸舌抵百万之师!"毛氏因以"舌师"为堂号。
【郡望】
西河郡:汉时置郡,治所在平定(今内蒙古东胜县境)。东汉时移治离石(今山西离石)。
荥阳郡:三国魏时分河南郡置郡,治所在今荥阳。
河阳县:汉时置县,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。
北地郡:战国时秦国置郡,治所在义渠(今甘肃省宁县西北),西汉移治马岭(今甘肃庆阳西北),东汉移治富平(今宁夏吴忠西南)。
四、毛姓血型
毛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:O型占36%;A型占29%;B型占26.9%;AB型占8.1%。
五、当代毛姓的分布
当代毛姓的总人口已近250万,为全国第八十六位姓氏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2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毛姓人口由32万激增到近250万,达7倍多,但毛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仍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毛姓人口增加率是呈∧形态势。目前在全国的主要集中于浙江、四川、河南三省,大约占毛姓总人口的28%,其次分布于湖南、广西、重庆、江西、江苏,这五省区市又集中了32%。浙江居住了毛姓总人口的12%,为毛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浙江、川渝湘、河南三块毛姓聚集区。在这600年间,毛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、元、明期间有了较大的区别,主要的流动是由东南部向西部和中原地区的回迁。()
毛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长江以南是比较常见的姓氏。在浙泸、皖苏南部、福建北部、赣鄂渝大部、湘黔桂、广东西部、川云东部、甘肃中段、青海东北,毛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.36%以上,中心地区可达3%以上,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.7%,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4%的毛姓人群。在皖苏中部、豫陕宁南部、甘肃大部、青海东南、新疆西北、四川大部、云南中部、鄂渝北部、粤闽中部、海南北部、江西东南、黑龙江东部、辽宁中部,毛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.24%—0.36%之间,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6.3%,该地区居住了大约17%的毛姓人群。